BL腐书网 - 经典小说 - 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在线阅读 - 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109节

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109节

    于老太太不急不慌的抿了口茶,才慢悠悠的回道:“这事啊,老三媳妇跟我说了,我觉得这事也不算出格,就默认了下来。”她的三儿子一直考不中进士,偏他与人情庶务上又不大通透,眼瞅着孩子们一天天大了,儿媳妇想瞧着攒几个私房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于阁老倒也不是那种迂腐的,捻着胡子道:“陈家之前被曹家跟周家起了龃龉,前阵子云琦又出了这样事,他家想找个靠山也是正常的。玉宽那孩子是个懂事的,等闲从不拿这些杂事到我跟前说嘴。我还以为他家另有打算,如今看来是不想白占咱家便宜。”

    要是玉宽直接求到于阁老面前,于阁老自然不会坐视不理。可以他的性子是不会要弟子银钱的,一次两次还好,时间一长,师徒之间容易生些嫌隙。倒不如冯氏如今的做法,说出去也只是娘们之间的琐事,既得了于家庇护,又全了彼此的脸面。

    待兄嫂在府城安顿下来,安氏便从中牵线,亲自陪着冯氏去了一趟府城,很快就在府城开起了红薯作坊。

    果然跟绵绵料想的一样,府城的繁华是巨月的十倍不止,加上安同知的鼎力相助。红薯作坊在府城一炮打响,开业不到一个月就把本钱给挣回来了。

    顺利的让人不可思议,陈三最近走路都是带风的。

    绵绵看着老爹春风得意的样子,心里是又喜又忧。喜的是自家终于正式把粉皮生意做到了府城,不再局限于巨月这个小县城内。

    忧的则是那位安大人太过热心了,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的小忙。听说安家好歹也是官宦世家,应该不至于为了一年千八百两的银子就这么礼贤下士,那位安大人这么热情,不会是存着旁的心思吧?

    而安同知之所以下大力气帮助陈家,可不仅仅是为了那两成的干股,人家的野心大着呢!

    第216章 谁?

    安同知之前好歹在翰林院待了多年,消息灵通着呢。即使朝廷一力隐瞒,可西北连续三年大旱的事他也是一清二楚。那地方本就苦寒,再加上连年大旱,好多老百姓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,不过是朝廷瞒着不让外报罢了。

    这会子,谁能解决那边

    之前他不是不知道红薯这种吃食,可甭管蒸煮炖烤,做出来吃了都容易胀气闹肚子。倒是这个粉皮他吃了几次,发现并没有这种症状。且那陈三说了,除了粉皮还能做粉条,不过那东西冬天吃的多,用来炖白菜萝卜的都很出味。

    这会子天渐渐热了,把粉皮用开水泡软的,搁点油盐一拌就很好吃。讲究一些的再多放点调料,老少皆宜。二十文一斤的售价虽然听着很贵,但这东西出量大啊。一斤干粉皮至少能泡三四斤湿粉皮,一般的五口之家也能吃个七八回。一般的百姓之家都能吃的起。

    安同知越研究越觉得这玩意儿很有价值,还专门回陈家庄看了陈三种红薯的坡地。

    开始的时候,作坊用的红薯多是出去收的。只是品种不一良莠不济,出粉率差的太多。后来在绵绵的撺掇下,陈三回村买了一百多亩山坡地,专门用来种红薯。

    红薯的种子当然是绵绵偷偷拿出来的空间精品,个头大产量高,出粉率还高。

    这会刚收完麦子,新种下的苞米高粱还没长起来。安同知站在陈家庄的后山上举目望去,却依旧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一片,不禁问道:“那些发绿的地方种的都是红薯?”

    陈三忙笑道:“是,那块都是山地和坡地,离村子远,种麦子什么的产量也不好。父老乡亲便都跟着种些红薯,好歹多个收成。”

    安同知又问:“这东西产量怎么样?”

    陈三答道:“这东西不怎么用管,一亩地也能出个二三千斤。赶上风调雨顺的时候,一亩地能出四千多斤。”当然,他家可是有诀窍的,就算是一般的年份,一亩地也能出五六千斤。不过,这些事就没必要告诉旁人了,自家清楚就好。

    “这么高!”安同知叹道,要知道丰年的好地小麦也才出三四百斤,红薯的产量竟然能达这么高,他之前听说红薯能长,还以为一亩地也就比小麦多个一两倍呢。

    旁边的陈家庄里长连忙替陈三邀功:“这都是培祥的功劳啊,村子里但凡愿意种红薯的,他都给包收,一些家贫买不起种子的他连秧子都送。咱陈家庄的乡亲们可是托了陈三的福了。”

    但凡是勤快些的人家,后山前岭上的荒地随便开个二三亩出来,一年就能多个三五吊钱的进项,足够一家子日常的吃喝使费了。有那更勤快的,干脆把家里的旱田也种成红薯,收了红薯还能种苞米,一点也不耽搁。统着算下来,一点也不比种麦子少挣钱。就是累些。

    旁边的几个族老纷纷附和。

    谁特么之前说陈家败落了的,瞧瞧,连同知大人都能被他请来!

    有人就问了,同知是什么官,以前怎么没听过?

    这时候就轮到陈三这样有学问的人出来普及知识了:“像咱们巨月县就归益州管,知州大人是咱们知县老爷的顶头上司。知县老爷是正七品,同知大人是正六品。”

    “到底是秀才老爷,懂的就是多。”连忙有人赞了一句。

    周围人纷纷附和,再也没有前些日子想看陈家倒霉的幸灾乐祸。

    这些年陈三也成长了许多,不再是当年混不吝的模样,闻言也没有大言不惭的受着,反而谦虚了好些。

    不远处的安同知偶然听到,心里还默默点头,陈家虽然这会式微,但家里这么多的读书人,瞧着个顶个的温和谦让,看来已有腾达的征兆了。

    不过安大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:“既然种红薯这么好,怎么我瞧着附近别的村子里种这个的也不多。”

    陈三回道:“一来种这个极费功夫,尤其是出产的时候,家里没有牲口或者缺了劳力就不好办。二来,这红薯不能连种,种个三茬最好是种些别的歇一歇才好,要不容易伤着地。”

    还有一点他没说的是,家里作坊就那么点大,要是阖县都种这个,他收也收不过来啊。之前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不是没跟风种过,可他收不了那么多。不过陈三倒也没有明着拒收,只是把银钱推后了半年结算。打那以后跟风的就少了,生怕他这铺子万一出点差错,他们会跟着血本无归。

    安同知点了点头,看到这会他心里也有了谱,便开口说想回州府。这也不是个小事,他也得回去跟幕僚们探讨探讨才好。

    这时,陈三便邀请他回老家吃顿便饭。

    安同知看了看天色,笑道:“没想到紧赶慢赶的,还是拖到了这个时辰,既这样,那就叨扰府上了。”他虽然在翰林待了好多年,但还真不是那种迂腐古板的性格。

    于是,陈老爷子终于在有生之年见到了六品同知这样的大人物,激动的差点都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陈三早有准备,早在接到安同知手信的时候,就让刘兴两口子和张妈都回来预备下了。

    不到一炷香的功夫,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摆好了。

    安同知打眼一扫,都是些家常菜色,无非就是多了几样鱼rou,心里便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陈三觑着他的脸色道:“都是些乡下菜肴,大人就当尝个鲜吧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已经很丰盛了。”要真摆上一桌子山珍海味,他还不定敢吃呢,安同知笑道。别看他是京城来的,可翰林院那是清水衙门呐。他既要孝敬双亲又要抚养子女,一年的俸禄刨除固定花费能用在吃上头的剩不了几个,家里的伙食还真比不上陈家。

    陈三两口子本就爱吃,加上一个爱吃且会吃的大闺女,这两年家里日子越过越好,绵绵折腾的也越来越多。她这会都懒的自己动手,倒是把张妈和刘兴家的给调教了出来。

    这俩人如今的手艺拿出去,都能跟县里大酒楼的掌厨一较高下了。

    绵绵在家中午让春燕烧了花菇灵芝养生汤,让人给云琦送了一份,自己正喝的津津有味呢,突然接连打了几个喷嚏,忍不住嘀咕道:“谁在骂我?”

    第217章 翠柳

    “说不定是有人想你呢。”春燕笑嘻嘻的接了句茬。

    绵绵笑笑没有说话,倒是冯氏扫了春燕一眼。

    等吃完饭,冯氏便吩咐人去请人牙子。

    “好端端的,娘又找人牙子做什么?”绵绵有些不解。

    冯氏嗔笑一声:“还不是为了你着想,你也不想想冯家是什么人家,到时候若你只带白蒿一个怎么支应的开?趁着这会云琦守孝,再买几个小丫鬟调教着,省的到时候着急忙活的。再说,咱家这些人也越发的不够用了,索性一块多添几个。”

    心里打算等买了小丫鬟,就给几个年纪大点的丫鬟小厮把亲事办了,省的她们整日里胡思乱想的,别把心再养大了。

    而绵绵心思压根就没在这上头,她一心在琢磨安同知到底在图谋什么,今天还让老爹陪着去老家看红薯地。

    她是不太相信这会的父母官能有这么接地气,还亲自跑到乡下来搞什么农业调研。生怕一个不好,自家又被拐到坑里去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安同知笑呵呵的跟陈三说道:“早就听说你们家的菜做的很有滋味,今儿一尝,果然是名不虚传啊。”一边说一边在心里嘀咕,听说陈家女儿对做菜很有心得,怪不得冯家那小子一眼相中了呢。

    陈三乐的眼睛都快成一条线了:“大人过奖了,就是些家常菜式。”

    “唉,这家常菜做好了还是最和脾胃的。”安同知也是个很接地气的人,他还就不喜欢酒楼里那些花样精美的菜肴,总觉得雕琢太过失了食材本味。

    “既然喜欢,那您就多吃点……”

    一顿饭吃的可算是宾主尽欢。

    陈家如今也算县里的大户人家,人牙子接到消息,赶紧带着手里的丫头过来了。

    冯氏有意锻炼一下女儿,便让绵绵自己挑丫鬟。

    绵绵看了看人牙子带来的女孩子,虽然来之前都特意梳洗过了,但大多数都晒的比较黑。倒是边上有两个皮肤比较白嫩的,长相也比较出众,一看就是经过精心调教的。

    对这俩人绵绵也只是扫了一眼,然后就在剩下的丫鬟里选了两个年纪偏小看上去又比较乖巧的。

    她选好之后就向冯氏示意,冯氏满意的点了点头,又指了另外两个丫鬟。

    人牙子见状,心里纳闷,听说这陈家女儿要嫁到冯家去,她特意带了那两个调教好的过来,没想到对方压根没这打算呢。

    大家公子谁还没有个通房小妾的,与其日后寻摸,不如现在先买下两个调教着。就算小姐不知道,这当母亲的也该想到才是。人牙子心里撇了撇嘴,到底是乡下人没有经验……

    冯氏原想着让人牙子回去再寻摸几个小厮婆子过来,一抬头正巧看到她脸上不屑的表情,便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,不咸不淡的问道:“这些丫头身世都清白吧?”

    “奶奶放心,都清白着呢,老婆子我做这行当也不是头一回了,定不会坏了规矩的。”人牙子一脸谄媚道。

    冯氏应付了几句,便准备拿银子付钱。

    这时,剩下的人里突然有个小丫鬟冲了出来:“求太太买下奴婢吧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丫头怎么一点规矩也不懂。”人牙子眼看就要拿到银子了,生怕被这小丫头坏了好事,说话间就拽住那丫头,伸着手要甩她巴掌。

    被绵绵给喊住了:“住手。”

    冯氏也道:“罢了,看她怪可怜的,别吓着她。”

    人牙子也想尽快把这拖油瓶出手,便由着小丫头爬到冯氏跟前哭诉。

    冯氏柔声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今年几岁了?”

    “奴婢名叫翠柳,今年十岁了。”那丫头抽噎着答道。

    “十岁了?瞧着还真不像。”看着也就像六七岁的孩子,冯氏叹息一声。转而又想到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大多吃不饱穿不暖,长的瘦小似乎也正常。

    听了她的口音,绵绵神情微动:“听你口音不像是本地人。”

    “奴婢老家是西安府的。”小丫头回道。

    人牙子生怕冯氏误会,忙解释道:“这丫头原本是县里做皮货生意的王家老爷去西安的时候买的,一并买了她们娘俩。谁知道那王老爷儿子太不成器,年前耍钱竟然把整个家业都给赔光了,这些丫鬟下人的也都发卖出来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儿,冯氏叹息道:“这事我也听说了,这王家也是太倒霉了些。”

    “嗨,摊上这种不孝子可不就是倒了八辈子霉嘛!”人牙子议论一句,又笑着恭维:“不是谁家孩子都像府上少爷这般勤奋好学的。”

    冯氏笑笑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倒是绵绵心里有些戚戚然,那王家的女儿还曾跟她一起上过女学,记得也是个温柔安静的女孩子。她听老爹提过一嘴,王家是被人给盯上专门做了局,他家的家产就是不输在赌桌上迟早也会败在别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对了,大娘可知道王家姑娘的下落?”绵绵心怀期冀的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人牙子摇摇头:“王家一落败,他家姑娘和小少爷就不见了踪影,有人说是逃到了外乡,也有说是被人给买了去的,没个准信。”

    绵绵有些失望的低下头,这跟自己之前打听到的差不多。

    这时人牙子突然指着翠柳道:“说来也巧,这小丫头之前就是伺候王家姑娘的。”

    “奥,那还真是巧了。”绵绵嘀咕一句,又问:“这丫头瞧着也挺老实,怎么一直没人买?”

    她虽然不排斥做善事,但自来都不喜欢做圣母,如果这丫鬟本身有很大问题,她断不会因为看着对方可怜就引贼入室。

    人牙子忙解释道:“这丫头还真不是没人买,别看她长的瘦小,手巧着呢,洗衣做饭做针线都来得及,就是她非要跟她娘一起……”

    “她娘可是有什么不妥?”

    “莫不是她娘得了重病?”